用非常规吊装设备整体提升“高、大、重”钢网架

杨永平 姚建平 金 文 王春平 刘 庆

上海南汇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399

摘要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4号强度试验室网架工程,柱顶高、投影面积大、总质量重。通过采用18套(只)非常规吊装设备的人字架作为提升设备,安装在高27 m的柱顶,再利用起重量150 kN的电动葫芦,将质量达230 t的焊接球网架同步整体提升并安全就位于柱顶。结合工程实践,总结了人字架的加工制作、安装调试、整体提升等技术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 非常规吊装设备 人字架 电动葫芦 焊接球钢结构网架 整体提升

1 工程概况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4号强度试验室工程,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南区中国商飞设计研发基地内。本工程共有30根柱子,柱顶标高为27 m,其中两侧山墙抗风柱12根,柱子断面尺寸0.80 m×1.20 m,纵向排架柱18根,柱子断面尺寸1.00 m×1.50 m。主结构为正放四角锥焊接球钢结构网架,周边下弦多点支撑,总质量约230 t,投影轴线尺寸长为81 m,跨度为56 m,网架投影面积4 536 mm2 。杆件共有9种规格,焊接球共有6种规格,总计570只,网格尺寸为4.50 m×4.00 m,网格高度为4 m,屋面设有4条玻璃天窗采光带。

2 安装方案选择

大跨度、大吨位钢结构网架工程最为关键的技术是安装工程,为此,我们在安装前即对几种安装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表1)。

表1 优缺点比较

序号 安装方法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1 高空散拼成形可用简易或小吨位的起重运输设备。现场及高空作业量大,同时需要搭设满堂支架,成本较大,进度较慢。2 分片吊装高空作业量减少,可充分利用现有起重设备,较为经济。对于分片后结构的刚度和受力状况影响较大,且受周边环境限制。3 整体提升可利用结构柱作为提升设备的临时支撑结构,不受周边环境的限制。提升设备须临时加工制作,安装技术要求高,安全风险较大。4 整体吊装采用大吨位起重设备,在地面完成拼装,进度快。对吊装设备能力要求高,需超大型吊装设备,费用昂贵,且对周边环境要求高,整体同步性较难控制。

分析认为,本工程西侧有一排2层辅房,施工现场场地狭小,交通不便,超大型起重设备无法进入且无合适的停机起吊位置,而本工程钢网架提升高度高、质量重、跨度大,因此,通过以上4种方案的比选,并综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最终决定采用非常规吊装设备人字架进行整体提升的方案[1-4]

3 施工特点与难点

1)网架提升高度高、质量重、跨度大。

2)18根柱共有18个吊点,整体提升过程中的同步性较难控制。

3)提升设备人字架为非常规吊装设备,须临时加工,其制作加工、安装调试等方面技术要求高。

4)整体提升到位后,还需对网架周边部分杆件进行安装封边,故高空悬停时间较长,需15 d左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4 提升点确定

4.1 验算要求

提升点位置确定尤为关键,需对网架进行验算,验算时应扣除施工时尚不存在的荷载,如屋面板、雪载等,然后固定截面进行分析,如有超应力杆件或挠度偏大,则重新选择提升点或加大超应力杆件截面,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4.2 提升点平面布置

对18个提升点进行仔细计算分析,没有出现超应力杆件,应力比在0.31~0.61,最大挠度为21.20 mm。最大反力为250 kN,为出现在 、 轴与 轴交汇处的2个提升点,其余提升点反力均小于120 kN,最小值为16 kN。提升点平面布置见图1。

图1 提升点平面布置

5 提升设备的制作构造及安装要求

由于设有18个提升点,故需18套人字架提升设备,每套提升设备系统主要包括:人字架(带1只定向滑轮、1只动滑轮)、小尾架(带1只转向滑轮)、辅助小支架(带1只定滑轮)、电动葫芦、钢丝绳等。

5.1 构造要求

1)人字架构造:人字架分2种,一种用于2个提升力最大的反力点处,共2只,采用2片各由2根φ219 mm×12 mm钢管组成的主支架;另外一种用于其余16个反力点处,共16只,采用2片各由2根φ159 mm×8 mm钢管组成的主支架(图2)。支架长度均为6 m,其转轴直径为50 mm,基座底板尺寸为540 mm×300 mm×20 mm,安装有1只定滑轮和1只动滑轮。

图2 柱顶人字架平面示意

2)小尾架构造:由2根φ76 mm×4 mm、1根φ89 mm×6 mm钢管组成主支架,高度为800 mm,宽度为400 mm,基座底板尺寸为400 mm×150 mm×10 mm,其上安装有1只转向滑轮。

3)电动葫芦:因最大反力为250 kN,故18个提升点均采用起重量为150 kN的电动葫芦进行提升,其性能为6线链条式,速度为120 mm/min。电动葫芦经过人字架上的动滑轮和定滑轮走四线,单组起重量为600 kN,按照多机作业的折减系数0.75,起重量为450 kN>250 kN,满足要求。

4)钢丝绳:分3种用途,具体为:

(1)跑绳:采用φ21.50 mm钢丝绳,走四线。

(2)锚绳:反力250 kN点位的锚绳采用φ34.50 mm钢丝绳,其余点位的锚绳均采用φ26.00 mm钢丝绳。

(3)地锚钢丝绳:采用φ21.50 mm钢丝绳,在柱底部至少绕4圈。

5.2 提升设备的安装

由于柱顶标高达27 m,故采用2台250 kN的汽车吊进行配合安装。

5.2.1 人字架安装

两侧山墙抗风柱各安装2套,两侧纵向排架柱上各安装7套,共计18套。将加工制作好的人字架用汽车吊吊至柱顶,把人字架2块基座底板上的6个预留孔放入柱顶预先植入的6个φ16 mm化学螺栓中,用螺帽固定。基座底板另外一个角与柱顶预埋铁板(用于安放网架焊接球)电焊连接(图2),人字架的2片架体之间用2道φ26.00 mm(反力250 kN点位处采用φ34.50 mm)钢丝绳固定连接,人字架与平面夹角为56.58°。人字架上安装1只定滑轮和1只动滑轮,连接起吊钢丝绳(图3)。

图3 柱顶人字架侧立面示意

5.2.2 小尾架安装

将小尾架基座底板上3个预留孔放入柱顶预先植入的另外3个φ16 mm化学螺栓,用螺帽固定,在小尾架上再安装1个转向滑轮(上)。

5.2.3 辅助小支架安装

为了使跑绳向下时避免与柱子碰擦,在柱子侧面距柱顶200 mm左右位置处设1只带有定滑轮的辅助小支架。在进行辅助小支架安装时,采用4只φ12 mm膨胀螺栓将其固定在柱子侧面。

5.2.4 电动葫芦安装

电动葫芦安装在柱子高度15 m左右位置,跑绳连接穿过转向滑轮(下)与电动葫芦连接。电动葫芦与钢丝绳连接后将每只电动葫芦的钢丝绳单独调紧,与其网架吊点稍有拉紧为止,然后18只电动葫芦继电器解除单独控制,改为一键式控制。

5.2.5 地锚固定

地锚固定在柱子底部,用φ21.50 mm钢丝绳至少绕4圈,用U形卡将首尾连接处夹牢,然后将控制人字架的锚绳与地锚钢丝绳用U形卡固定连接。为了保护柱子四角及地锚钢丝绳不被损坏,采用弧形钢板事先护住四角;为了防止地锚钢丝绳受力滑动,把50 mm×5 mm角钢用φ16 mm螺栓固定在柱子上,以将地锚钢丝绳固定住,防止地锚的滑移。

5.2.6 U形卡设置

所使用的钢丝绳与其匹配的U形卡锁紧,21.50 mm、φ26.00 mm钢丝绳至少用4道,φ34.50 mm钢丝绳至少用5道,另增加1道安全弯,U形卡间距控制在6d~7d

5.2.7 检测与验收

待18套提升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后,需经有关检测单位逐个进行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人字架安装完毕实景见图4[5]

图4 人字架安装完毕实景

6 整体提升技术

6.1 预提升

6.1.1 第1次预提升

1)初始提升高度为100 mm,马上派人对网架整体进行全方位检查,检查其受力后的变形情况,并对提升机构整个系统作全面检查,如有异常即需放下处理,排除后再提升。

2)预提升12 h后(期间派值班人员巡查),对以上各部再进行一次检查。

6.1.2 第2次预提升

将网架提升2 m,即达到2.10 m高度后,再次派相关人员对各部进行一次彻底检查,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式提升。

6.2 正式提升

提升总高度为27 m,由于电动葫芦链条长12 m,故电动葫芦每次最大行程为12 m,因钢丝绳走四线,则网架提升高度最大为3 m,考虑到安全系数,实际网架每次提升最大高度为2.50 m,故还需要倒绳9~10次。

6.2.1 电动葫芦倒绳

当电动葫芦12 m的链条运行到限定安全位置后,用锁固钢丝绳锁住,锁固钢丝绳使用绳卡与跑绳锁固。然后将电动葫芦链条松掉放至底部,重新与跑绳卡住固定后提升。每次倒绳都要对网架整体水平高度进行一次检查,如超过规定值,则要对单个或多个吊点进行调整,这样依次重复9~10次才能提升至柱顶标高。

6.2.2 提升速度控制

为了确保提升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要严格控制提升速度,由于电动葫芦速度为120 mm/min,故网架整体提升速度为30 mm/min,每倒1次绳(需2~3 h)后提升时间约需90 min,即网架约上升2.50 m高度。

6.2.3 提升点间水平度控制要求

相邻提升点高差不大于其距离的1/400,本工程相邻吊点距离为9 m,故允许偏差不大于22.50 mm,为此,每次提升高度差控制在22.50 mm以内。

6.2.4 提升到位后的锁固

网架整体提升到位后,除18只电动葫芦的制动自锁外,另再将倒绳时使用的锁固钢丝绳同时锁固跑绳,使悬停在空中的网架有2道垂直锁固。

水平锁固采用φ12.00 mm钢丝绳在每个吊点处通过网架下弦杆与支座点间进行水平拉紧锁固,形成网架周边一圈水平固定。

6.3 封边

待网架整体提升到位并锁固后,对周边部分进行封边。封边时用250 kN汽车吊从外围吊起安装,考虑到卸载时会略有下降变形,故封边时支座球心要略低于网架提升点球心3~5 mm,柱顶封边安装力求要快,并采取分区施工的方法,原则上应先安装反力较大的部位,以减少网架的悬停时间。

6.4 卸载

先将水平固定点拆除,再将垂直锁固绳拆除,缓慢同步卸载[6-9]

7 安全技术措施

7.1 吊点防滑加固措施

网架吊点采用φ21.50 mm钢丝绳,在吊点的焊接球上绕2圈。为了防止钢丝绳受力滑动,在焊接球下部中心位置钢丝绳的两侧各焊一段φ219 mm×12 mm短钢管节,卡住钢丝绳;在受力最大的2个吊点焊接球上再采用1 050 mm×600 mm×30 mm钢板进行加固,现场实景如图5所示。

图5 吊点加固现场实景

7.2 同步控制措施

1)18个吊点上的18只电动葫芦规格、型号一致,采用同一只控制柜进行控制,控制柜既能统一控制,又能单独控制各个电动葫芦。18只电动葫芦电源线长度尽量一致,以减少由于长度差异过大导致的电阻、电流差异,造成电动葫芦动作迟缓。

2)18只电动葫芦统一安装调试好后,使控制柜与电动葫芦同步运行1 min,然后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观测每只电动葫芦提升高度同步情况是否一致。

3)在地面上设置8个监测点,用30 m卷尺一头固定在网架下弦,一头固定在标杆上。派8名操作人员进行观测,利用对讲机联络,做到随提升随观测,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提升。

7.3 监控措施

1)在18个提升点处各派1名操作人员在电动葫芦处进行实时观测,以便检查电动葫芦、链条、钢丝绳等设备有无异常。

2)派2名操作人员在柱顶处(最上1排脚手架)巡查人字架受力后有无异常。

3)派2名操作人员在底部巡查地锚钢丝绳受力后有无异常。

7.4 防晃动措施

1)网架刚离开地面时会产生晃动,用4根钢丝绳从网架四角进行控制。

2)每天下班前用4根钢丝绳把网架四角锁住,以防晃动。

8 实施效果

本工程结合自身特点和情况采用了非常规的吊装设备进行整体提升,这是较为少见的安装方法。但是通过严谨设计、吊点计算、吊装设备加工制作和安装调试、监测和验收、技术交底、提升过程中的严格管理和控制,实际累计水平高度差最大值为20 mm,仅用6 d时间(夜间停止提升),即成功完成了该“高、大、重”网架的整体提升(图6)。

图6 网架提升到位

这种吊装提升方法,既降低了施工成本,又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可以在类似的网架安装工程中推广应用[10]

参考文献

[1] 李志鹏,汪仲琦,马洪春.常州市体育场游泳馆钢结构屋盖吊装施工[J].施工技术,2009(3): 55-57.

[2] 何战武,王者龙.复杂环境下钢结构吊装技术分析[J].山西建筑,2012(10):107-109.

[3] 李庆国.钢结构吊装现场技术管理[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X):1-2.

[4] 魏崴,程春阳.大跨连体钢结构整体提升技术[J].施工技术,2009(7):43-45.

[5]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GB 50278—2010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 姚建平.大跨度焊接球网架整体提升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5(3):348-349.

[7] 林庆华.大跨度复合预应力焊接球网架结构施工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14(A16):49.

[8] 董康,陈海洲,王玉岭,等.超大面积焊接球网架柔性提升技术[J].施工技术,2013(2):17-19.

[9] 侯文星.拔杆提升装置在钢网架整体吊装中的应用[J].钢结构,2014(5):66-69.

[10] 宫健,宋红智.钢网架整体提升施工工艺[J].天津建设科技,2013(1):13-15.

Integral Lifting of Tall-Big-Heavy Steel Space Truss Structure by Using Unconventional Hoisting Equipment

YANG Yongping YAO Jianping JIN Wen WANG Chunping LIU Qing
Shanghai Nanhu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Shanghai 201399

Abstract: The space truss structure project of No.4 strength test laboratory of China COMAC Shanghai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has high column, large projected area and heavy total mass. Therefore, 18 irregular herringbone frame hoisting equipments were installed on the top of 27 m column. Then the 230 t welded spherical space truss was lifted integrally and synchronously to the top of the column by using the electric hoist of 150 kN lifting capacity.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several technical measures including the manufacturing of herringbone frame, the 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as well as the integral lifting etc.,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words: irregular hoisting equipment herringbone frame electric hoist welding spherical steel space truss structure integral lifting

中图分类号TU758.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4144/j.cnki.jzsg.2015.08.012

作者简介:杨永平(1965—),男,本科,高级工程师。

通信地址:上海市沪南公路9999号(201399)。

收稿日期:2015-02-03